中心思想:作者借助想象和联想歌颂了历史上那些具有开拓精神的人物。
任何时期都有许多具有献身精神的先行者敢于向人类未知领域进军,他们不怕挫折和失败,带领人民征服自然,改造自然,推动了历史的前进。
文中“三峡”,代指艰险的自然环境和自然灾害。
扩展资料
文中作者想到了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,在什么时间,使用什么交通工具,不顾人们的警告与讥笑,面临着未可预知的困难和结果,坦然、自信、执著、勇敢地划动独木舟,开始了探索之旅以及历史上无数的勇于开拓的第一个。
作者通过联想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的情况,进而联想到历史上无数多的“第一个”,赞美了不畏艰险、知难而进、勇于开拓、锐意进取的首创精神。
《过万重山漫想》的作者是刘征。刘征,原名刘国正,1926年出生于北京,北京大学西语系毕业,历任教师,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辑、编辑室主任、副总编辑,编审。现任中华诗词学会名誉会长,《中华诗词》杂志名誉主编,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顾问,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顾问。刘征从1948年开始发表作品,197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,著有寓言诗及讽刺诗集《海燕戒》、《春风燕语》、《花神和雨神》等七部,诗词集《流外楼诗词》、《画虎居诗词》、《霁月集》等七部,杂文集《刘征杂文选粹》、《美先生和刺先生》、《画虎居笑谈》等六部,论文集《剪侧文谈》、《实和活》。《春风燕语》曾获全国中青年诗人优秀诗歌奖、全国优秀诗集奖,《刘征寓言诗》曾获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金骆驼奖,旧体诗《红豆曲》曾获红豆相思节诗词大赛一等奖,杂文曾获《人民日报》等全国性报刊多次奖项。
过万重山漫想有16个自然段。
划分层次:
第一部分(1-4段):交代了行文原因——第一次面对神奇而险峻的三峡奇景,漫想由此开端。
第二部分(5-13段):展开种种"漫想"——想象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当年遇到的重重困难,进而想到远古许许多多"第一个"。
第三部分(14-16段):设想千百年后人们对我们精神的崇敬,结束“漫想",回应开头。
课堂小结:
文章思路扣住“过万重山漫想”,以三峡的起点——夔门为起点,由万重山的奇险,想到“第一个穿过三峡的是谁”,想象他当年遇到的种种困难,追溯上去,进而想到远古许许多多“第一个”,讴歌了人类知难而进的冒险精神和创新精神。
时间再往未来推移,想到千百年后人们也将崇敬我们的精神,最后以船过三峡为思路的终点,落在阅尽险峻之后的喜悦上。由此,阐明了一个哲理:只有闯过艰险的征途,才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。